惠盈动保从1999年进入蛙类市场至今,开发了一系列用于蛙类养殖、病害防治的产品,推出“金三角”稳健型管理模式,注重“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养殖理念,将科学的饲养管理理念和优质的产品结合到一起,旨在为养殖者提供健康、高效的养殖方式。
一.黑斑蛙简介
黑斑蛙,是蛙科、侧褶蛙属的两栖动物。黑斑蛙雄性略小,头长略大于头宽,吻钝圆而略尖,吻棱不显,前肢短,后肢较短而肥硕,胫关节前达眼部,趾间几乎为全蹼,成体背部颜色为深绿色、黄绿色或棕灰色,具有不规则的黑斑,腹部颜色为白色、无斑。
二.黑斑蛙生活习性
黑斑蛙喜栖息在水稻田、溪边、池塘边,尤其沼泽水域浅水区,性喜温湿有遮阳的水草或水草丛生的环境生活,捉昆虫飞蛾能力特别强。青蛙属变温动物,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2℃~30℃,当温度低于12℃时就停食开始冬眠,春季温度上升至16℃结束冬眠。青蛙一般1龄可达到性成熟,产卵季节为5月~8月,产卵旺季为5月底~6月初,个体体重为150g~300g,青蛙怀卵量为0.2万粒~0.6万粒,分批产卵,一般年产卵3次。
三、黑斑蛙日常管理问题解答
1、 蝌蚪长腿缩尾期间的疾病病因是什么?
A原因:这个时期蝌蚪体内产生一连串变化:鳃消失,肺形成,尾巴消失,四肢长出,四肢变短,对食物中营养之摄取,由植物性食物变成动物性食物;由于食物的转变,开始投喂人工饲料,因内含高热量熟化蛋白质,而此阶段因肠胃机能尚未健全,对高蛋白食物之摄取无法适度消化及消耗,造成蛋白质堆积而导致肠胃道异常发酵,发生腹胀现象。
B 原因:上述中因蛋白质之消耗过剩而造成肝肾负荷,引起肾功能障碍,以致蛋白质代谢中引起尿酸沉积,造成出血性关节炎(红腿),更因代谢过剩,肾功能无法负荷而引起肾发炎,无法正常排出体液而形成腹水。
2、变态到成蛙期间的疾病病因是什么?
A饲料:这阶段成长速度快,所需的营养需求增加,并有猛食现象,饲料阶段型号变化多种,以致肠胃道必须顺应配合接受不同大小之饲料颗粒,此时蛙类体能之供需必须有相当的平衡,才不致造成营养上器官功能上的供应不良,因此这阶段最容易造成肠胃炎及胃肠套结,肝病变,肾功能不良,因为胆汁的分泌一直供应给消化道。而无法兼顾到肝脏之解毒功能,而消化道因过度胀大,使其滤心功能障碍(腹水),并且因消化不良,肠内异常发酵,导致肠内充气,继而形成胀气及细菌性肠炎。
B 密度及气候:饲养密度,应各阶段体形之不同而作调整,避免紧迫,因这阶段的排泄量大,以致空气中的氨气,亚硝酸,二氧化硫提高。在气温越高或气压越大时,更易提升,以致成为各类细菌疾病之温床,导致皮肤病。更因空气中,水中充满此类异气,以致脑部缺氧,造成体能失衡,更可能导致脑膜炎(歪头)。
对策:
a、调整适当养殖密度,将同个体大小的蛙分别集中一池。
b、加强空气之对流及日光照射池中。
c、定时喷雾消毒及流水池消毒,使用惠金碘、BKC、新威特。
d、饲料中定时添加保肝宁、蛙多维、电解维他 。
e、有轻微病变时,即应使用爱福灭、惠得力添加到饲料中治疗。
3、蝌蚪入网后大量死亡,腹胀,腹水(出血),烂尾,斜身等是什么原因?
A原因:因蝌蚪在培育期间水温、水质及深度与网箱内水质差异太大。
B原因:蝌蚪入池前的培育期太短、苗体太小、太瘦,体能不能适应大水池。
C原因:蝌蚪成长阶段太早投喂颗粒饲料,因体内肠胃道还未能适应高热能饲料,而造成肠内消化不良之异常发酵,并发细菌性疾病。
D原因:大水体中藻类太过旺盛,因藻类老化产生藻类毒素进入体内造成神经性伤害及肠胃机能不适症。而且因水之中细藻太多附着于鳃部,并且可能感染微小原生虫,使其呼吸困难造成蝌蚪浮头及斜身。另外,藻类密度过大,会造成蝌蚪的缺氧,而导致大量死亡。
4、蝌蚪已长大到4~5克还未能变怎么办?
原因:
a、因气候变化太大或雨水太多所致。
b、种蛙近亲交配产生之遗传因素。
c、池中养殖密度太大及饲料喂食不当。
d、饲料加入太多油脂成分如鱼肝油、鱼油。
对策:
a、维持水温,保持池中适量绿色藻类。
b、于变态时即添加蛙多维+合生素。
使用养殖安2-3ppm,刺激外体表皮肤可促进变态。
应添加合生素帮助分解代谢及使用大黄五倍子散强健肠胃道。
5、种蛙产卵量及孵化率降低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
a、当寒季延长时会使种蛙冬眠期加长,消耗体能太多,降低产量。
b、种蛙池中配对数太多,会造成杂交使得不同种蛙的精子相互排斥。
c、雨影响水中酸碱值而破坏受精卵。
6、蝌蚪体型未达而提早变态,蛙体瘦小,体色不佳,死亡率高该如何改善?
原因:
a、气候:湿度,雨水及遗传因素。
b、蝌蚪体还太小就提早入池,因蝌蚪营养不足而受环境因素刺激提早变态。
c、水温太高,水中溶氧不足,导致厌食,无法定量进食,造成营养不良。
d、季节变化前太早投苗,遭遇寒害而影响成长。
对策:
a 、增加水中藻类的培养并注入水入池方式增加溶氧。
b 、减少人工饲料之投喂,少量多餐控制食量。
c 、投喂帮助肠胃消化及强肝之药物;如:保肝宁及大黄五倍子散。
d 、将死亡病体及过剩食物彻底消除。
e、水中及陆地常消毒,使用惠金碘、BKC、养殖安、新威特。
四、黑斑蛙常见疾病:
蝌蚪阶段疾病:
1、车轮虫病:
病原:车轮虫
病征:
a.体表出现薄层的白色或不透明的黏液及出血点 。
b.重症者鳃呈现苍白色及烂鳍 。
c.每天都有多数蝌蚪死亡,若不治疗,则在5-7天 内死亡率高达100% 。
防治:新威特全池泼洒,5~10ppm。
2、白斑病:
病原:柱状黄杆菌
病征:
a.体表出现白斑。
b.重症者,停留在池底而不动 。
防治:
a.换水 。
b.泼洒诺得力20~40ppm。
3、蝌蚪红肚病
病原:场地污染或水体污染,气单胞菌属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多见) 。
病征:
a.患病蝌蚪肚子膨胀。
b.肚底近肛门处因肠子充血而呈红色。
c.蝌蚪发病后多浮于水面。
d.病蛙发病初期垂头弓背,烦躁不安,活动量减少,有向水源集中现象。
防治:惠金碘每立方2毫升,连用3天 。
成蛙阶段疾病:
1、红腿病:
病原:嗜水气单胞菌
病征:
a. 腹水,食欲丧失,疲倦。
b. 腹部及后腿出血。
c. 内脏出血 。
防治:惠得力+阿莫西林可溶性粉+板黄散 每公斤饲料各用10克,连用3天;每立方水用4~5毫升新威特消毒,连用3天。
2、白内障:
病因:当气候变化,温差太大或水质变化过多时,脓毒性黄杆菌侵入,使脑压增加,眼膜承受过高压力,防疫系统会增生眼膜来保护眼球,造成眼膜角质化形成白膜。
病征:
a.眼膜角质化,形成白膜。
防治:惠得力+阿莫西林可溶性粉 每公斤饲料各用10克,连用3天;新利美+板黄散每公斤饲料各用10克,连用2天。
3、肝脏肿大病(黄身病)
病原:嗜水汽单胞菌感染
病征:
a.病蛙外观呈肥胖状,皮肤呈黄绿色(俗称黄身),无光泽,剪开腹部可见有腹水,肝脏肿大变灰白色、土黄色或青灰色,胆肿大呈浅绿色,病程一般较长,临近死亡时蛙体极度膨胀。
防治:爱福灭+大黄五倍子散 每公斤饲料各用10克,连用3天;板黄散+保肝宁每公斤 饲料各用10克,连用3天。
4、胃肠套结
病因:1)暴食及太早投喂大号料引起,会造成胃部过分膨胀,肠道提升而致重叠。2)投喂土料,由于颗粒不均匀,投喂时间长会造成肠胃套结。
病征:
a.蛙的胃部和肠头形成挤压呈凸套,胃部食物无法进入肠道而致。发生此症后,蛙死亡率就增大,且此疾病难控制。
防治:惠得力+阿莫西林可溶性粉+大黄五倍子散 每公斤饲料各用10克,连用3天。
5、腹水病
病原:水质恶化,放养密度过高时,易发此病。
病征:
a.病蛙行动缓慢,四肢乏力,不摄食或摄食很少,体表无明显异常,腹部膨胀,解剖可见腹腔内有大量积水,腹水呈淡黄色或红色,部分病蛙有肝脏肿大现象。
防治:新威特+养殖安每立方2毫升,连用3天。
6、肠炎
病因:
a.水源不好或者长期降雨造成养殖池塘的细菌大量繁衍。
b. 高温期水质恶化,代谢物是传染媒介。
c. 投喂量上没有按准则进行,蛙时饥时饱。
病征:
a.病蛙患病初期栖息不定,东窜西爬,活动缓慢,喜欢钻泥。
b.后期常躺于池边,缩头弓背,反应迟钝,不摄食或者食量很少,解剖腹内,肠道充血,有粘液表面发炎,常与红腿并发。
防治:
a.急性肠炎:爱福灭+大黄五倍子散+阿莫西林可溶性粉每公斤饲料各用10克,连用3天。
b.慢性肠炎:新利美+阿莫西林可溶性粉+大黄五倍子散 每公斤饲料各用10克,连用3天。
7、蛙红血球病毒病
病原:属于虹彩病毒
病征:贫血及嗜眠,因寄生于血球的胞质内,分为三型:
a.小(1-3μm)、单一或数个、圆形嗜酸性包涵体 。
b.较大、单一、清澈白蛋白样泡。
c.较不常见、浓缩、长形、结晶样长方形或不规则四边形包涵体 。
肉眼及组织病变:无
传染途径:蚊子或蚋叮咬,故夏季较多 。
防治:黄芪多糖、板黄散。
结语:人为的努力可以抵抗自然伤害,只要养殖户按正确的方式去饲养及用药,就可以避免许多无谓的损失,而且定期保健防疫,绝对比病急乱投药节省成本,惠盈动保提倡“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养殖理念,强调正确的饲养管理,正确的使用药物,才能让养殖效益最大化。
上一条
几种水产消毒剂的正确使用下一条
提高水产动物抗应激能力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