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抗生素类渔用药物防治水产动物疾病时,正确的使用方法不仅是获得良好药物疗效所必须的,也是避免药物对水产动物机体和养殖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前提。
第一:把握好用药量的标准
根据药物的种类决定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基本用药量,在各种渔用药物的使用说明书中经常可以看见“按每公斤鱼体用××mg药物,拌和在饲料中……”或者“在每公斤饲料中添加××的药物……”等表达方式。
第二:正确安排投饵量与投药饵次数
为了治疗水产动物的疾病,不仅要将药物均匀地拌和在饲料中,还需要考虑怎样投喂才有利于水产动物摄取药饵。一般而言,水产动物的个体越大、饲养水温越高,对饲料的摄食量也越大。但是,如果以水产动物的单位体重考量摄食量,就会发现规格越小的水产动物按体重计算的摄食量越大。药饵中饲料的比例越小越利于水产动物对药物的吸收。
第三:把握好开始投喂药饵的时间
发现饲养的水产动物患病并且确认病原体后,就要尽量作到及时地用药,但是,根据其摄食和游动状态、死亡数量和外观症状等进行综合判断,也是很有必要的。在通常的情况下,当每天的死亡数量达到了全群的0.1 以上时,就应当开始投药治疗。
第四:投喂药饵的时限
一般而言,采用抗菌素类药物的最短疗程为5~7天,对于一般急性传染性疾病,当病情缓解后还应继续用药2~3天。用杀虫药物治疗水产动物的寄生虫病时,还应该根据寄生虫的生活史周期以及当时的环境条件,灵活地掌握药物的用量与用药程序。
(资料来源于学术论文)
上一条
【行业资讯】非洲猪瘟病毒(ASFV)疫苗研究进展简述下一条
【行业科普】维生素饲料添加剂